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全球今日报丨食品安全 | 请远离野生蘑菇,坚决不采不食不买

2022-08-08 08:44:14    来源: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号    作者:   编辑:qysb005

野蘑菇 作为“山珍”,自然是很多吃货的最爱,每年都会有不少人,跋山涉水去到深山老林里,找寻这一人间美味。公园花坛、路边草地,也能见到不少疯长的野生蘑菇,可野生菌虽味美,但很有可能藏有剧毒。

风险提示

目前,各种野生菌将大量上市,进入因食用野生菌中毒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为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生命安全,现发布如下风险提示。


(相关资料图)

一、不随意采食野生菌

野生菌是否有毒,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食用安全,导致经常发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因此,个人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或霉变的野生菌。

二、群体用餐单位严禁加工制售食用野生菌类

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禁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加工食用野生菌,避免发生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烹饪食用野生菌注意事项

野生菌在烹饪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并注意不要混合食用,避免因不同种类的菌类混合后产生反应,发生中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所含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发中毒,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四、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就医

不同种类的毒菌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野生菌中毒的种类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肠胃中毒型最为普遍,而肝脏损害型最为凶险,致死人数最多。食用野生菌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幻听幻视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早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不能及时就医的,要马上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等处理,如通过刺激咽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蘑菇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腹泻者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用野生菌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除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及时拨打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标签: 中毒症状 风险提示 食物中毒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