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世界观察:“第十二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休闲食品分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

2022-11-27 16:03:25    来源:北京食品学会微信号    作者:

2022年11月24日下午,由北京食品学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休闲食品分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休闲食品作为食品行业中跨界融合广、更新迭代快、竞争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行业,近十年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次论坛邀请了八位休闲食品领域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休闲食品加工制造的理论突破、技术创新、装备趋势、产品创制和产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共计200余人线上参会。


(资料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毕金峰研究员分享了“京津冀休闲食品产业科技现状与未来”的报告。报告中阐述了休闲食品概念、范围和分类,以及休闲食品国内外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京津冀休闲食品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向“十四五”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休闲食品在聚焦三低(低盐、低脂、低糖)、三减(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同时,不断向三多(多口味、多营养、多功能)方向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高彦祥教授报告了食品添加剂与功能配料在休闲食品中的应用。报告中阐述了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在休闲食品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休闲食品风味创新及功能化中的广泛应用,并以辣条为案例剖析了休闲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为休闲食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优选提供重要思路。

北京林业大学孙爱东教授针对浆果资源和浆果休闲食品方面开发报告了“浆果休闲食品科技与开发利用”。报告中从浆果的前世今生,到浆果的非热加工技术,再到浆果减脂、改善肠道及提高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挖掘,为高值化浆果休闲食品加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北京工商大学张玉玉教授针对目前休闲食品普遍存在的高盐现状,进行了休闲食品减盐现状分析。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减盐不减味?报告中分享了六大减盐增味技术,为低盐休闲食品加工与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许洪高研究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人群,以复合人参芦笋粉商品为案例,探讨了功能性休闲食品的量效构效统一,从商品成分配伍、功能性挖掘到消费者功效验证,为功能性休闲食品开发及产业化落地提供了参考。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崔林秘书长,针对中国食品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报告。在当今工业4.0和智能制造大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及包装行业逐步走向生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的智能大时代,必将为未来休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硬件支撑。

北京御食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立军教授级高工,针对公司开发的轻养植物零食系列产品进行推介,分享了新型休闲食品研发新思路,指出公司休闲食品加工已从传统的方式向原生态、轻加工、少配料及天然健康的方向转变,休闲食品加工不断迭代升级,为消费者提供了色香味俱备的健康休闲食品。

河北农业大学田桂芳副教授代表桑亚新教授作了乳酸菌发酵梨汁饮料开发及特征功能研究报告。在新型液态休闲食品开发方面,进行了乳酸菌发酵梨汁新工艺开发,筛选的发酵菌株同时具有抗褐变的作用,并可有效改善便秘,为后续功能性发酵梨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论坛由北京食品学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陈芹芹研究员主持。报告结束后,北京食品学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毕金峰研究员进行了会议总结,感谢社会各界对京津冀休闲食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感谢北京食品学会提供分论坛交流的平台,感谢与会专家的精彩报告分享。未来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将在北京食品学会的领导下,进一步聚焦京津冀地区休闲食品科技创新,服务于产业发展,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聚集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营销、资金市场等资源,为地方休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食品学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2022年11月25日

相关报道:第十二届北京食品科技论坛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于线上召开

编辑:qysb005

标签: 休闲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技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