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食品出口泰国的那些事儿之食品序列号篇

2022-11-22 08:49:11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随着2022年二十国集团巴厘岛第十七次领导人峰会的召开,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南亚。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的泰国在进口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食品序列号就需要格外注意。为使出口泰国的企业了解泰国的技术贸易措施,规避出口合规风险,食品伙伴网为大家梳理泰国食品序列号的相关要求,供大家参考。

对于食品序列号的注册要求属于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为“食药总局”)对产品上市前监管的措施之一,进口食品同样需要满足。泰国公共卫生部发布《食品序列号操作规范》《食品序列号操作规范No.2》《食品序列号操作规范No.3》和《食品序列号操作规范No.4》共同规范泰国食品序列号的管理。

01


【资料图】

食品序列号是什么

在泰国,食品序列号是综合产品生产商备案号和产品注册许可号的标识。获取食品序列号要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食品进口商和制造商都需要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根据不同类型食品提交食品标签授权书、食品详细清单、进口食品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材料申请食品序列号。

02

哪些产品需要食品序列号

任何出口到泰国的预包装食品和泰国本地企业生产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在标签上标识食品序列号。《食品序列号操作规范No.4》中针对获取食品序列号审批的不同要求将食品分为5类。各类食品的范围及申请食品序列号所需提交的材料如下所述。

1、特殊管控食品

公共卫生部公告规定的特殊管控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食品等。对于已经获得进口许可证的特殊管控食品,申请食品序列号需提交食品配方注册申请和食品配方注册表。

2、质量标准化食品

公共卫生部公告规定的质量标准化食品包括膳食补充剂、蜂王浆和蜂王浆产品、牛奶、冰淇淋、饮料、密封容器中的食物、混合咖啡、速溶咖啡等。

针对进口质量标准化食品,在获得进口许可证之后,需要提交食品注册证书,食品详情介绍,原材料质量标准(如果有)和配方成分的证明报告等申请食品序列号。

对于进口的膳食补充剂(如蜂王浆和蜂王浆产品等),在申请食品序列号时还需提交详细的原材料标准或质量规格(如用于植物原料的学名和特征,每一种原材料的成分,提取溶剂的类型,重要物质或所提取物质的类型和其提取率)。

对于进口的非膳食补充剂食品(如牛奶、冰淇淋、密封容器中的饮料、密封容器中的食物等),在申请食品序列号时还需要提交质量分析报告(分析结果必须是政府机构或国际认证机构的分析结果),以及公共卫生部发布的针对该类食品的标准等。

3、普通食品(即公共卫生部归类为须有标签的)

对于进口的此类食品,在已经获得进口许可证之后,申请食品序列号需提供食品标签所标识配料的质量证明材料、配方和成分、生产过程报告或食品标签标准的分析结果及其他相关文件。

4、除第2项和第3项所述以外的食品,具有对应的质量要求或标准,且必须有标签的普通食品

对于进口的此类食品,在已经获得进口许可证之后,申请食品序列号需提交食品注册/食品详细信息报告(在未告知成分配方的情况下)等文件。

5、公共卫生部公告的新食品

属于特殊控制的新食品必须通过安全评估,按照上述第1项要求提交材料被批准后,可以使用对应的食品序列号;其他新食品视具体情况按照第2-4项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03

食品序列号的组成

泰国《食品序列号操作》文件中规定:食品序列号标志内的字体颜色与框架颜色要有所区别,且直径不小于2毫米。食品序列号标识内分五部分,按照每部分代表的不同含义实际如下图所示,共涉及6类编码信息。

①食品工厂或进口商所在府的编号

②食品工厂或进口商性质

(注:1-食药总局批准 2-各府食药局批准 3-食药总局批准进口 4-各府食药局批准进口)

③食品工厂或进口商编号

④批准注册的泰国佛历年份

⑤该产品的批准部门和其批准方式的编号

⑥该类产品编号

以上就是泰国食品序列号的相关内容,企业在向泰国出口食品时要严格遵守泰国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合规。如在出口泰国遇到合规问题,欢迎联系食品伙伴网。

编辑:qysb005

标签: 操作规范 进口许可证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