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今日热搜:邵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2-09-22 09:05:06    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编辑:qysb00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9月14日,邵阳市举行食品安全宣传进企业活动,通过集中展示食品安全“十二大攻坚行动”成果、向市民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食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方式,构筑起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力打造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治理体系,以解决食品供应、监管、产业扶持和质量提升等问题,让市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相关资料图)

筑牢防线,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

食品的安全、放心,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诉求。近年来,邵阳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守住不发生源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用“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党政同责”,制定出台《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实行“双主任制”,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担任食安委主任,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同时,遵循“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优粮优价、应收尽收”原则,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建立库存粮食质量档案,定期进行检测,把粮食质量检查列入每年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制定《邵阳市地方临储粮食收购销售处置办法》,明确对当年新产的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由地方政府建立临时储备组织临储收购,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海关、粮食储备等部门狠抓重点品种监管;教育、住建、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民政等部门严把重点行业食品安全关。

突出重点,抓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在组织领导方面,各学校都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领导机构,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并结合实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和操作;成立以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为主的膳食委员会,全程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校园食品安全。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邵阳市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校园超市(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坚强保障。同时,各学校建立健全食堂专项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储藏、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安全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食堂改善方面,积极组织新建或扩建学校食堂,不断改善食堂条件。从2020年起,全力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城区有70余所学校已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验收并投入使用,市本级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使用率达100%。

每年春秋季开学期间,市场监管、教育、城管等部门均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

多措并举,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相继组织开展“查守保”行动、特殊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你点我检”和校园食品“随手拍”等系列活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量化分级动态管理,并按照风险等级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强化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连锁餐饮经营企业等的监管;建立野生蘑菇中毒综合防控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把责任压实到乡镇、到村、到组、到人,群众误食中毒人数逐年下降;聚焦肉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酒水饮料等重点食品领域,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侵害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主动作为,重拳出击。

目前,全市基本实现食品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有力确保了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安全。下一步,邵阳市局将扛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动干群共治,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供稿:邵阳市市场监管局)

标签: 食品安全 人民群众 市场监管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