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进展/卫健委发布NMN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许可决定书,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2023-05-24 09:09:41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2023年5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NMN是业内广泛关注的功能性原料,食品伙伴网在此对NMN的基本信息和申请情况进行概述。


(资料图片)

01

什么是NMN?

β-烟酰胺单核苷酸英文名称BETA-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简称NMN,分子量为334.2192,CAS号是1094-61-7,化学式为C11H15N2O8P。NMN是NAD+最直接的前体,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也存在于很多食物之中,NMN分子很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后,2个NMN分子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NAD+分子。NMN可以被人体迅速吸收,尤其通过舌下粘膜给药,2-3分钟可进入血液循环,15分钟可以增加组织中NMN的含量,从而迅速提高体内NAD+的水平。

02

NMN的结构

NMN是一种由核糖和烟酰胺衍生的核苷酸,在哺乳动物体内,NMN由烟酰胺在Nampt的催化下生成,随后NMN在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MN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03

NMN的功能

3.1 能量代谢促进

使用小鼠模型发现,给小鼠灌服NMN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并通过影响细胞线粒体功能来延缓衰老。

3.2 抗衰老

使用小鼠模型发现,给小鼠灌服NMN可以增加DNA修复酶PARP-1和SIRT1的活性,从而拮抗衰老并延长老鼠寿命。

3.3 对抗肥胖

对健康男性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口服NMN可以提高代谢率和脂肪氧化,从而减少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

3.4 保护心脑血管

研究证明NMN可以通过提高SIRT1活性而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04

NMN的批准和申请情况

4.1 中国

2021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67号建议的答复》,胡季强代表在《关于加强新型抗衰老食(药)产品研发扶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中详细介绍了以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为原料的新型抗衰老相关产品的作用机理、产业分布、发展现状等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NMN使用安全性和抗衰老作用机理研究等,总局从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和保健功能目录管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管理和安全性评估、制定NMN食品安全标准的有关规定等五个方面给予分析,下一步,总局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支持NMN及相关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引导NMN及相关产品规范发展。

4.1.1 食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月28日发布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受理公告,受理编号为卫食添新申字(2023)第0022号,2023年5月9日发布该受理编号的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4.1.2 化妆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检索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已经有5家单位进入监测期开展使用,汇总如下:

4.2 美国

2020年至今,对NMN进行的新膳食成分(NDI)申报中,仅有2022年尚科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SyncoZymes)生产的β-NMN通过了NDI的审批,可以应用于膳食补充剂中。然而同年FDA在回复内蒙古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Kingdomway)关于β-NMN的NDI申报中指出,β-NMN已经作为新药进行了研究,因此不能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并收回了尚科生物NDI 1247的新膳食成分许可审批,汇总信息如下:

4.3 日本

2020年3月日本发布《食薬区分における成分本質(原材料)の取扱いの例示》中将β-ニコチンアミドモノヌクレァ×ド(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列入“只要不标榜作为医药品的功能功效,就不判断为医药品成分(原材料)”清单,可以用于食品。

小结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因其显著的原料特性使其在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食品伙伴网将持续关注该物质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地的审批进展。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