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生长迟缓的孩子,该怎么食养?|中国学生营养日 环球时快讯

2023-05-22 09:05:19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号    作者:

5月20日是第34届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食养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的身高正常吗?营养跟得上吗?发育正常吗……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身高标准参照值,就可能是生长迟缓。这反映了长期膳食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一种类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4.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要高于城市。

生长迟缓不仅会降低儿童的疾病抵抗力,而且会增加成年后发生超重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了进一步降低生长迟缓率,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从食物选择和食养方面,为改善儿童生长迟缓提出了相关建议。

生长迟缓

食养这样做

1

食物多样,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做到食物多样,每餐的食物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的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注重同类食物互换,丰富食物品种,让食物的颜色和品种互相搭配、丰富多彩。

2

选择高营养素密度食物

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要在平衡膳食基础上,选择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适当增加瘦肉、水产品、禽类、蛋类、大豆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每天食用奶及奶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同时,吃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3

合理安排三餐,早餐要吃好

合理安排每天的膳食。2~5岁儿童每天3次正餐和2次加餐;6~17岁儿童青少年要合理安排三餐,注意吃好早餐。儿童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偏食,也不要过度节食;合理选择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

4

食物新鲜、卫生,合理烹调

父母和学校要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新鲜、卫生的食物,多选择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健脾开胃的食物;合理烹调食物,多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烤。对于低年龄段儿童,食物大小和软硬要适宜儿童咀嚼。也要鼓励儿童尝试新食物,引导儿童专心进食,营造温馨的进餐环境。

5

中医食养辅助

合理有效的中医食养对儿童生长迟缓具有辅助预防和改善的作用。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遵循中医食养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进行食养,针对生长迟缓不同证型,膳食中加入适宜的食药物质;根据各地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关注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除了进行食养,对于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青少年,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可增强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强壮骨骼和肌肉,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迟缓

生活方式这样调整

1

身体活动和肌肉强化相结合

儿童青少年可通过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结合传统健身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武术等,来进行身体活动。

建议2~5岁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达到3小时,其中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于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每周还应有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运动,如拔河、跳远等。培养儿童青少年具备至少1项运动技能,鼓励用游戏形式吸引他们参加运动。

2

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充足的睡眠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睡眠不良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要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2~5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10~13小时,其中午睡时间为1~2小时;6~12岁儿童应为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应为8~10小时。

此外,学校和家长要定期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评估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王宏亮 张倩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