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世界焦点!2022年中国水果进出口综述

2023-02-04 09:14:39    来源:IFC世果荟微信号    作者:

进出口总体概况


【资料图】

2022年在历经疫情最为严峻考验的一年后,我国水果进口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全年进口金额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进口数量733万吨,同比增长4%。自2020年后,我水果出口出现下降,2022年全年出口额46亿美元,同比减少15%,出口量326万吨,同比减少8%。

进口情况

进口分品类

从进口金额看,主要进口品类为鲜榴莲、鲜樱桃、香蕉、山竹、椰青。从进口量看,排名前五的品类为:香蕉、椰青、鲜榴莲、鲜火龙果、鲜龙眼。

01 鲜榴莲

2022年度进口金额40.3亿美元,进口数量为82.5万吨,金额同比减少4%,数量同比持平。我国鲜榴莲主要自泰国进口,2022年进口金额38.5亿美元,78万吨,同比分别减少8.5%和4.6%。2022年7月越南鲜食榴莲获准进入中国,截止22年底我自越南进口鲜榴莲金额1.9亿美元,4.1万吨。未来将有更多来自越南的鲜食榴莲进入中国市场。

02 鲜樱桃

2022年进口金额27.7亿美元,进口数量为36.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和17%。其中自智利进口车厘子26.7亿美元,35.8万吨,占我国车厘子进口总量的99%。

03 香蕉

2022年进口金额11.6亿美元,进口数量为181万吨,金额同比增长12%,数量减少3%。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及厄瓜多尔为我香蕉主要供应国,自以上四国进口香蕉数量占我香蕉总进口量的96%。

04 山竹

2022进口金额6.3亿美元,进口数量为20.9万吨,同比减少18%和16%。泰国是我国最大的山竹果来源地,占我国山竹进口量的88%。我国自泰国进口5.5亿美元,18.3万吨,同比减少22%和20%。

05 椰青

2022年进口金额5.7亿美元,进口数量为107.1万吨,同比增长26%和23%。主要供应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

06 鲜火龙果

2022年进口金额5.1亿美元,进口数量为56.8万吨,同比均减少3%。主要供应国为越南。

进口分国别

2022年我国水果主要供应国为:泰国、智利、越南、菲律宾、新西兰等,进口金额位列前十的国家为:

出口情况

出口分品类

2022年度我国水果出口额46.3亿美元,同比减少15%,出口量325.9万吨,同比减少8%。从出口金额看,主要出口品类为鲜苹果、鲜葡萄、其他柑橘(包括小蜜橘及萨摩蜜柑橘)、鲜梨、葡萄柚及柚等。主要出口市场为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菲律宾等。

1 鲜苹果

2022年全国苹果和梨减产15-20%,国内库存较低,国内销售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出口出现明显下降。

全年鲜苹果出口10.4亿美元,82.3万吨,同比减少27%和24%。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

2 鲜葡萄

2022年,我鲜葡萄出口金额7.3亿美元,同比减少4%,出口数量37.7万吨,同比增长8%。主要出口市场为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等。

3 其他柑橘(包括小蜜橘及萨摩蜜柑橘)

2022年,我国柑橘出口58.9万吨,金额7.2亿美元,同比下降12%和29%。主要出口市场为越南、尼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近年来我国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到2022年约270万公顷,主要市场需求逐渐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4 鲜梨(含鲜鸭梨、雪梨、鲜香梨)

2022年我国出口鲜梨44万吨,出口额5亿美元,同比减少13%和18%。

我国鲜梨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数市场同比出现下降。

5 葡萄柚及柚

2022年出口13.8万吨,金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26%和27%。主要出口市场为荷兰、俄罗斯联邦、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中国香港等。

出口分国别

2022年,我国主要水果出口市场为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联邦、孟加拉国、美国、日本等。对多数东南亚市场出口出现下降。

编辑:qysb005

标签: 同比减少 出口市场 印度尼西亚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