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食品企业如何守住自己的合规底线

2022-12-28 08:15:20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人需要遵法守规,食品企业需要遵纪守法,可是面对众多的食品行业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及庞杂的标准体系,一部分企业可能无法准确识别需要履行的全部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义务。

作为食品企业,可能存在无法全面的收集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困惑,在受到处罚时,才发现违反的法规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建立了很多的管理体系,但仍可能存在一些合规义务的未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一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抓手或者工具来系统管理企业的合规义务。

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一套系统、有效、并适合的管理方法去防范和控制。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就是以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合规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漏洞,普及并落实基本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夯实企业的合规底线的一种预防式的管理工具。


(资料图片)

01 食品合规管理体系背景

现在各行业都讲“规避风险”,那企业要规避什么样的风险呢?企业应规避的是因知识漏洞、管理漏洞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而导致的合规风险。企业防控风险的最佳工具就是合规管理体系。

我国在2017年12月29日发布了等同采用ISO 19600:2014《合规管理体系 指南》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5770-2017 《合规管理体系 指南》,为国内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立提供了依据。从2017年到现在已有近5年的时间,企业合规及合规管理体系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级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的合规管理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呢?

目前食品企业合规管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下图:

已出现违规情况的,主要是企业在合规要求识别方面存在识别不全面、信息更新不及时,在合规要求执行层面存在执行不系统、落实不到位,员工培养方面存在知识不系统、培训不持续等多方面的问题。

未出现违规情况的,也只是暂时未发现合规问题,因为法律法规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出新的法规,未能及时准确地转换为合规义务,也存在潜在风险。

食品行业亟需一套完善的体系来指导企业的合规管理工作,在这个背景下,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02 食品合规管理体系诞生

食品伙伴网作为国内食品行业领航的合规管理服务机构,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食品行业全链条的食品合规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食品合规管理体系的深入研究及耕耘,结合20年的食品行业服务经验。2020年首次明确食品合规管理的概念,获批教育部《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组织;2021年公布食品合规管理体系企业标准Q/FMT 0002S—2021《食品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实施指南》;完成《食品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在国家认监委网站的备案。

食品伙伴网完成了食品合规义务等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建立并完善了企业合规管理人员培养内容和机制,建立并完善了食品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要求及认证实施规则。自此,食品伙伴网拉开了食品行业——食品合规管理体系的序幕。

03 食品合规管理体系概述

Q/FMT 0002S—2021《食品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实施指南》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总要求、组织框架、食品合规管理内容、支持、管理制度、食品合规管理内容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食品合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食品合规演练和改进的实施指南。

食品合规管理的内容包括资质合规、生产过程合规和产品合规。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规义务进行全面精准的识别,让企业做到知规。利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确定企业各义务的风险等级,让企业做到懂规。合理分配企业的资源与投入,制定出企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让企业做到准确执行。对合规实施的监控和评估进行改进,让企业做到持续合规。食品合规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合规风险、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创新性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符合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管政策趋势为目标。

04 食品合规管理体系的意义

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是供人食用或饮用的,应确保食品无毒、无害,并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全力保证所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性,而食品合规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务。

建立预防式的食品合规管理体系,能落实食品合规的系统化及规范化管理,能科学有效防范和化解食品合规风险,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守住企业食品合规的底线,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编辑:qysb005

标签: 法律法规 合规风险 生产经营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