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世界即时看!【关税征管】“菇”勇者看过来(上):2022年税则新增食用菌品目

2022-10-10 09:52:53    来源:黄埔海关12360发布微信号    作者:   编辑:qysb005

中国是全球食用菌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出口至东盟、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900多种,其中800多种生长在云南。

2022版税则转版时,WCO采纳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意见,根据食用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形势,对食用菌商品的目录结构和品目条文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新增07095200等5个品目。

今年新增具体列名的食用菌都有哪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税则品目结构使用其生物学分类为基础,辅助以常见商业名称以便于识别,有些还在英文条文中增加拉丁文以明确商品范围。

要弄清楚蘑菇怎么归类

首先要了解

蘑菇是什么?

常见的蘑菇有哪些?

蘑菇是真菌

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蘑菇旧时写作蘑菰,原本是指某种优良的食用菌,后来引申为半球形食用菌的通称。发展至今,蘑菇一词有了两种定义,狭义专指磨菇属,学名Agaricus,常见的白蘑菇即是这一属成员;广义则是指大型的高等真菌,例如香菇、木耳、灵芝等,又称为菇类或蕈类。严谨来说,蕈才是蘑菇这一类真菌的准确称呼,但由于枯涩难懂,并不流行。

我们看到的蘑菇,是由菌丝特化成的繁殖器官,学名叫子实体;子实体包括菌盖、菌褶、菌柄等部位,因为突出、显眼,是鉴别各种菇类的重要依据。蘑菇的生物学分类很专业,除了菌盖的各种外观特征,还有菌褶与菌柄的联结方式,菌褶的不同排列、形状以及割开后变色与否,孢子印的形状颜色等等。

新增具体列名

07095200,“牛肝菌属蘑菇”

牛肝菌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牛肝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Boletus)。可食用的牛肝菌主要有∶白、黄、黑、红四种。

至少在2014年,我国的牛肝菌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云南出产的品质最好。由于很难大规模人工培育,故价格昂贵。

07095300,“鸡油菌属蘑菇”

鸡油菌,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因颜色很像黄灿灿的鸡油而得名。又名黄菌、黄花蘑、黄食菌、蛋黄菌、黄丝菌、伏菌子等。

分类学家普遍认为,鸡油菌隶属鸡油菌科、鸡油菌属(Cantharellus),是鸡油菌目、鸡油菌科、鸡油菌属的代表品种。

——引自《菇菌栽培手册 220种食、药用菌的驯化状况及栽培方法》陈士瑜,陈惠编著

07095400,“香菇”

香菇(英文名shiitake,学名Lentinus edodes),又名冬菇、花菇、香菌、椎茸等,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小皮伞科,香菇属。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是中国的主要出口菇类之一,以干制为主。

——引自《蘑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版

07095500,“松茸”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口蘑、松菇、松覃,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ama)。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在中国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安徽、四川、甘肃、山西、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福建、台湾等省区。

——引自《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注意:“姬松茸”和“赤松茸”虽然名字里也有松茸,但它们跟松茸毫无关系。)

07095600,“块菌(松露属)”

松露,又名块菇、块菌,属于子囊菌纲,块菌科,块菌属(Tuber spp.)。其中的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就是大名鼎鼎的“厨房中的黑钻石”——黑松露。

——引自《蘑菇大百科》托马斯来瑟斯 著,郝艳佳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出产中国块菌。2021年我国云南境内已有新的块菌品种被发现。

在农耕时代,蘑菇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辨识可食用的蘑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非蔬非肉的美味,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菌类当中能够食用的是极少数,大部分菌类都含有毒素,尤其特别美丽的。野外的蘑菇,不要随便采集。

特别提醒:

蘑菇作为植物源性食品,进出口要遵守相应的国别准入要求和检验检疫要求。

(注:本文只涉及鲜食用菌的归类,干制食用菌应归入07123项下的相应条目中)

供稿:关税处、新沙海关

标签: 子囊菌纲 普遍认为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