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甘浚镇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为乡村振兴开启“美颜”模式
(资料图)
甘州融媒讯 甘州区甘浚镇聚焦解决各类农村环境卫生死角和脏点、乱点、丑点,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从源头上彻底清除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实现了一体推进、全域提升,开启了人居环境精雕细琢“美颜”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重点,变“要我美”为“我要美”。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力。持续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书记工程来长抓长管,党组织、党员干部亮诺践诺,党政领导分区包片,成立党员先锋队、攻坚组,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对重点环卫区域进行清理整治,形成了“党委主导、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党群共治”的“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实现了“党建红”与“环境美”有机融合;二是突出宣传感染力。持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通过设立宣传栏、张贴标语、乡村大喇叭和公众号、视频号发布信息等土办法和洋手段,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重要意义和重点环节等内容宣传。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垃圾清理、环卫保洁、污水排放等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和责任制,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带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三是突出政策驱动力。用好区级各项惠民政策,采取“政府投入+村民自筹”的方式,改造卫生户厕100座,建成通村道路10.8公里,架设路灯860盏,14个村级污水处理站高效运行,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围绕甘浚和西洞集镇重点路段、各村重点部位,主动实施精细化管理,共打造景区小品120余处,改造新建醒目标识50处,提升了乡村整体品位,推动建设宜居乡村。
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变“颜值美”为“内在美”。一是聚焦绿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在稳定8.2万亩玉米制种产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十万头肉牛养殖、万亩特色林果、千亩设施农业、百万文旅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更绿色、更环保、更可持续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量减少10%,废旧地膜回收率90%以上,粪污乱堆、秸秆进村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强化植绿铸魂。积极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集镇S18线道路绿化3公里,绿化面积180亩,栽植绿植40万株,各村新建农田林网60亩,建成甘浚公园8万平方米,新修具有灌溉、景观等功能塘坝11座,让绿色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培树文明村1个、五星文明户42户、“美丽庭院”25院,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陋习、树立新风;三是推进乡村建设。运用好“拆、改、建”三种方式,引导群众拆除老旧房屋38院,完成房屋风貌改造39院,统筹推进前后院一体提升、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乡土氛围营造等工作,2个省级、2个市级、5个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通过验收,乡村由“局部美丽”向“全域美丽”拓展升华,速展特色街区、甘浚丹霞小镇、高家庄村安置区等呈现出了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宜居田园。
坚持常长兼顾、健全机制,变“一时美”为“长久美”。一是建立市场化保洁机制。重新修订《甘浚集镇管理办法》,采取“行政+市场化+体系化”管理模式,增设垃圾桶60个,配齐垃圾转运车,与商户、农户等签订“三包责任书”,提供垃圾拉运、日常保洁等管理服务,按照“一考核两监管”机制,每天对“作业”情况检查打分,每月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推动解决集镇管理粗放、卫生差问题;二是深化红黑榜评比机制。设立“红黑榜”,明确评比内容、方式、规则和奖惩,每月按照50%比例评选红榜,将评选结果与村社干部相挂钩,对评选为红榜社给予奖励,黑榜社社长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表态。动态调整“清洁村庄”评级,整合资金86万元,对获得“优秀、良好、较好”高质量“清洁村庄”的15个村进行奖补,取消或降级的2个村不进行奖励,用政策激励自觉开展工作;三是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建立“12345”工作法和周五卫生集中整治制度,组织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立3支督查组采取交叉检查方式,持续强化对各村人居环境状况督查检查力度,对督查发现的问题现场移交、会议通报,要求挂牌督战、限期整改。结合人大工作视察,组织市区镇人大代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察2次,对提出的16条意见建议全面进行整改。
编辑: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