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热闻】莫让黄牛把刚复苏的市场“搅黄”

2023-05-11 10:38:53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宁可‘鸟巢’门口站,钱也不让黄牛赚。”

五月天演唱会抢票刷屏之际,粉丝对黄牛宣战意外出圈。据悉,引爆这一口号的原因,是粉丝后援阵营取消了已经有十年传统的团票渠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牛经济由来已久,在演出市场更甚。明星演唱会抢票,拼手速输了心甘情愿,但输在起跑线上人就急了。

抢不到票可以忍,黄牛“作妖”坚决不能忍。演唱会市场常年供需失衡,粉丝追星心切,永远抢不到票,永远就有黄牛。

斩断溢价票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除技术“外挂”外,围绕门票资源,主办方、票务平台与黄牛之间私相授受暗度陈仓,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上个月,文旅部刚刚发布通知明确指出,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

近年来,为遏制黄牛现象,主办方和票务公司也不断提高技术门槛,优化实名制购票机制。不久前,周杰伦演唱会主办方还喊话黄牛“立刻停止售卖”。

而粉丝的集体抵制,也可以看做是狂热盲目的追星、消费心理的一次理性回归。但光靠粉丝净化市场难免矛盾,抵制黄牛的是他们,“需要”黄牛的也是他们。

在高额的回报面前,黄牛的生意依然火热。票源究竟如何分配、每张票的“来龙去脉”是否有迹可循,仍旧是一个不透明的问题。

熬过三年疫情,线下演出迎来了报复性消费和爆发式增长,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紧锣密鼓安排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乱象。

有黄牛甚至将手伸向了博物馆等场景,一些演出也出现了匆匆上马、准备不足影响观众体验,甚至人群拥挤引发安全隐患的情况。

线下演出不是特定区域的闭门自嗨,而是周边乃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一次集体狂欢。一些大型演唱会,几万观众,很大一部分比例来自其他城市,他们跨省“赴约”,带动的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文化消费,对于当地的旅游及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遏制黄牛,需要粉丝的觉醒,却不能只靠粉丝的觉醒,真正需要的是主办方、票务平台、消费者和监管的多方共治,票源的严格把控,完善的法律法规,粉丝的理性消费,都要参与其中。

只有通过更加强制性的手段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用雷声大雨声更大的行动,才能倒逼黄牛群体“出清”演出市场。

于整个文旅市场而言,越是“卖方市场”到来的时候,越是需要行业加强自律、监管更加发力的时候。

文旅生意重的是口碑,不能以赚快钱的思路圈一波钱就跑路。提供优质的演出,堵住黄牛的漏洞,协调好上下游的各种细节,珍惜来之不易的复苏,才对得起消费者的捧场。

杨月涵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