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当前热讯:夏季关于防控沙门氏菌感染的消费提示

2022-06-21 08:59:06    来源: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编辑:qysb005

近期,欧美多国发生与比利时生产的巧克力产品有关的沙门氏菌中毒事件,而国内因沙门氏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亦屡有发生。据卫生部门近年来的情况通报来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均占总数的50%左右,其中沙门氏菌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70%-80%,位居“致病榜首”。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为此作出以下风险解读和温馨提示。


(资料图片)

沙门氏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Salmonellae)为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肠道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奶类、肉类、鸡蛋、新鲜果蔬以及糕点、沙拉、花生酱、凉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易被其污染。不同于霉菌污染后食物会出现腐败变质、散发异味的现象,沙门氏菌的繁殖过程不分解蛋白质,无感官性状的变化,因此,在非实验室条件下很难识别和检出。

根据四川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常年排在第一。从发生时间看,5月-10月是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高发时段;从年龄分布来看,0-14岁和60岁以上的就诊人群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从感染场所来看,家庭就餐感染的事件数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街头摊点。

沙门氏菌污染原因

实际操作中导致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本身未清洗彻底,或者清洗后未妥善放置。二是交叉污染,如刀、砧板、半成品盛装容器、购物篮或者厨师的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就可能污染其他食物。加工存储设备的清洁卫生也需特别注意,极易因疏忽未清洁消毒到位,如搅拌机、烘烤箱、消毒柜、冰箱等。三是未做到煮熟煮透,特别是烹饪大块肉类食品和冰箱存放食物再加热时,食品中心温度未达到70度以上。四是没有正确存放食物,能低温储存的食物未及时储存在冰箱中,或存放在冰箱中但未做好包装。如新买的鸡蛋未包装好就放入冰箱,且未与冰箱内其它食物隔绝开,导致其表面携带病菌对冰箱内其它食物造成污染。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控制。合理布局加工、清洗和消毒空间,做好消毒、储存等设施设备的明显标识及效果验证。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明确食品加工全链条风险控制,清晰认识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的多维度风险。严格按照各功能(区)间与设备设施的用途和加工规程制作食品,不得随意变更、交叉使用,做到加工烹饪过程生熟分开、充分煮熟煮透,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和带菌检查。对于要重新加热加工的食品,如速冻水饺、汤圆、牛排、汉堡等,一定注意保证每份餐食都要加热彻底并及时食用。

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外出就餐或外卖点餐,要选择正规经营场所或售卖商家,优先选择实施“明厨亮灶”和餐饮服务量化等级高的餐饮服务单位。餐后应索要发票或收据。外卖点餐尽量选距离近的餐饮单位,以缩短食物运送时间。点餐时注意查看商家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谨慎下单。收到餐食后,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被开启的痕迹、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家庭自制时,要做好厨房卫生,食具严格消毒,处理食物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例如接触过生肉的砧板、刀具或碗碟等要用温度较高的水清洗后再接触熟食,避免出现交叉污染;蛋类、肉类要加热熟透,剩菜剩饭进食前要彻底加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拨打12315热线进行举报投诉。

撰稿:余晓琴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标签: 沙门氏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