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发布

2022-04-26 14:54:59    来源:中国营养界微信号    作者:   编辑:qysb005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2022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领导,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代表参加。

自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来,我国已先后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专家对膳食指南再次进行修订,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对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变化做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营养科学原理和最新科学证据,结合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制止餐饮浪费等有关要求,形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张磊时一级巡视员、中国科协科普部信息化处刘俊处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吴敬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主任、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济民副所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王梅研究员与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一起启动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仪式。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主要内容和修订意义进行了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为方便百姓应用,还修订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同时还修订完成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22)等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杨晓光副理事长、丁钢强副理事长、马冠生副理事长、常翠青副理事长代表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发布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就指南修订的重要意义、新版指南的新变化,以及宣贯推广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一级巡视员张磊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梅、中国科协科普部信息化处处长刘俊进行了座谈交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近百名专家对营养和膳食问题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将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科学证据和资源,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启动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图书捐赠仪式。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玲玲、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郭海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以及从事健康传播和教育的专家、媒体代表接受赠书,并纷纷表示做好组织动员,推动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全国宣贯推广和贯彻落实。

中国营养学会将通过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营养界”等平台发布新版膳食指南核心信息,并依托5月第三周的全民营养周等契机对新版指南作进一步解读。

本次发布会由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腾讯新闻、抖音五大平台同步直播,超过800万人在线参与了发布活动。

标签: 副理事长 中国健康教育 专家委员会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