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严打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

2022-04-12 11:54:58    来源: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编辑:qysb005

今年3月,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现象。4月2日-7日,市市场监管局派出执法人员对学校周边销售的食品进行专项检查,发现一批标识有“含笑半步颠”“好闺蜜白凤丸”“学霸神丹”“一夜暴富丸”等低俗名称的果味果冻和外包装完全模仿中华、万宝路等知名香烟品牌的“如烟口香糖”,这些食品属于违反公序良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无底线营销食品。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商家停止销售,并对涉案食品进行扣押,依法立案调查。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公安部门集中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问题,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综合运用日常监管、执法稽查、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不正当竞争、广告、商标、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将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提高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的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常识普及】

什么是“低俗零食”?

所谓“低俗零食”,一是带有软色情样式和含义的零食,例如,外表疑似“计生用品”的“套套糖果” “姨妈巾棉花糖” “老婆乖乖丸”“老公温顺颗粒”等等,不少打“软色情”擦边球;二是以“整蛊、恶搞”为名,如“仿真便便”“脑残片”“手工巧克力大便”等糖果。

这种食品有什么危害?

其实“低俗零食”已不是正经零食,而是异变为刺激孩子感官、污染童心的“怪胎”。无良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猎奇心理营销,在食品外观、造型、名称、包装等元素上搞花样博眼球毫无底线、背离公序良俗。比如,儿童零食的外观居然被做成“计生用品”,打起“性诱惑”的算盘。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觉得“搞怪、好玩”,真掏钱去买,还和小伙伴“炫耀”。眼见自家孩子竟然吃“计生用品”,或是懵懂偷摸地“玩”,哪个家长能受得了?这已不是简单的恶搞,而是会给孩子造成“性误导”,伤害其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有关商家为了逐利无所不用其极,已然触犯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标签: 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 网络平台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z0.cc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沪ICP备2020036824号-14

联系网站:wangzhan22@sina1.com.cn